English

科普出版面临的十大转变

2000-04-20 来源:光明日报 韩建民 我有话说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互联网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正在经历由A(atom)向B(bit)的转变。与此同时,互联网使世界融为一体,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面对这样的变化,“科学普及”观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出版角度看,要做好新时期的科普出版工作,就要有超前的理念和思想及对读者对象和社会形态的具体分析,进而才能策划出读者喜欢的优秀科普读物,使科普读物真正走出“叫好不叫座”的局面。笔者作为一个出版工作者,近年来在科普出版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对科普出版工作思路的转变有一些体会。

■科普对象从主要面向青少年转向面向社会各阶层过去以《十万个为什么》为代表的经典科普著作,主要是面向青少年。今天则不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人都需要了解、学习新知识。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既要为广大青少年奉献丰富多彩的科普读物,也要为社会各阶层策划出版一批角度新颖、科学思想丰富、有思考空间的成人科普读物。

■科普内容从单纯的专业知识介绍转向科学与人文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理论上并不是对立的,在实践中更是相融的。因此,科学与人文在深层次上的整合是极其重要的,只有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才能使科普的内容免于枯燥和专业性太强。我个人认为,从科学人文角度看,出版空间还很大,如科学家偏好、语录、家族等。

■科普目的从单纯的普及科学常识转向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任何进步首先是思想和方法的进步,我们进行科学普及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聪明度,这就需要使大家尊重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使用科学方法。

■科普出版物的体系结构从静态转向动态古人讲“纯粹的甜是给孩子和傻子准备的”,随着科普对象的变化,科普读物的体系结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开放的。动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对于一个开放的动态体系,只有不断与读者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其生存,推动其发展。我们说,科学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碰撞,是“是”与“非”长久的磨合与思考,一成不变的教条式的科普出版物没有市场。新时期的科学人文出版物,要闪烁着人类的灵性和进步之光,要留给读者思考和奋斗的空间,使其闯进批判和怀疑的殿堂。

■科普出版从国内作品为主转向国内与国际并重,大量引进国外优秀科普读物网络已经超越国界,令距离感消失,今天我们有了更直接了解、翻译国外优秀科普读物的条件。另一方面,在西方发达国家,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没有鸿沟,有一大批科学与人文交叉的科普读物,这些作品角度新颖、原汁原味,非常受中国读者欢迎。因此,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从国外引进大量的优秀科普读物,事实上各出版社都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从无图科普转向有图科普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有效读书时间在减少,读书的效率意识加重,而图表有简捷明晰、一目了然的特点,更适合现代社会的节奏,这是读者喜欢有图出版物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文字就好像篱笆,表达得越清楚、越细密,就越把读者的思维限定得死板教条,而非文字的插图,却好像一扇开启的窗户,由此望去,任你展开无穷遐想,其意境是不言而明的。因此有人说,目前中国出版业进入了读图时代。

■科普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从俯视式转向交互式以往我们定位科普对象是青少年和没有文化的人,他们像一张白纸,没有自己的思考,作者和读者建立不起对等、交互的关系,而现在科普出版物的读者大多数都是有文化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对书中的观点可以提出疑问,并可能引发一场争论。如果作者和读者多一些争论,多一些交流,那么科普出版何愁不繁荣呢?我们今后在策划选题、确定书名和写作风格时应注意作者与读者的平等交互设置。

■从单纯策划选题转向策划市场应该看到,近来科普出版物的对象、内容、形式,确实有了一些改变,也出版了一批相当有价值的科普图书。但纵观1999年整个科学人文出版物,却摆脱不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发行量都不理想,这也是影响科普出版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只注意了选题到位,而没有对科普的有效读书市场进行分析,以致出现想买书的人到处打电话找书,而出版社库存积压又卖不出去的情况。科普读物不同于纯文学作品,我们要细致分析每一本书的有效读书市场,策划背景,把炮弹打到文化人和对科普感兴趣的人群中去。有资料分析,遇到有品味科普读物(定价30元以内)就有可能买的人全国在100万~200万之间,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出版物充分地撞到这些人的面前,值得研究。如果能找到这种有效发行模式,科普出版的繁荣就可能到来。

■科普的载体从单一的纸介质转向多媒体若干年前,科普的载体主要是图书,而随着电视的普及及互联网的发展,它们也成为科普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们要研究图书相对其他媒体还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在特点上做足文章。

■科普出版物从读者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参与目前的科普出版工作基本上还是编辑和作者出什么书、读者在书店里就能见到什么书、选什么书的局面,这样对读者来讲有一定的被动性。随着出版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各出版社会相继建立自己的读者俱乐部,详细了解每位会员的年龄、学历、兴趣、读书偏好、联系地址等,并且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充分利用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出版思路,使作者、编辑、读者在整个出版过程中,更好地融为一体。

(作者为河北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